首页 >> 知识 >> 坚决不做“甩手掌柜”

坚决不做“甩手掌柜”

坚决不做“甩手掌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党组)不能当“甩手掌柜”。 “甩手掌柜”是指光发号施令,不管事、不担事、不做事的人。领导干部当“甩手掌柜”,既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也是执行落实的最大障碍。政府部门处在落实一线,工作中必须“当仁不让”,坚决不当“甩手掌柜”,以务实的态度、措施和作风,优质高效抓好执行落实。

一、“甩手掌柜”的具体表现

1.只安排不跟进。有的把事情安排下去之后不跟踪落实,应付了事,不闻不问,导致工作落空。有的开个会、发个文就了事,照抄照搬当“传声筒”,既没有分解任务,也没有细化措施,既不主动跟进,也不帮助解决问题,进展如何?结果怎么样?毫不知情,毫无把握。去年,市政府督查室为督促工作落实,下发督办函158件、召开督办会43次、印发专报通报28期、约谈6批次、提请问责4起。从督查督办情况看,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13项主要目标任务中,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跟得紧的进度就快、效果就好,反之就会打折扣。

2.只经手不经办。有的习惯于当“二传手”,能推就推,能躲则躲。表现一,层层往下推。接到任务后不是带头动手,而是层层转手,一把手安排给副职,副职安排给科长,科长安排给科员,影响了工作质量。表现二,尽量往上推。事无巨细层层请示汇报,把本由部门决策的事情推到市政府层面。表现三,直接往外推。想方设法“甩锅”,例如在制定工作方案时,都不愿意当牵头单位,甚至把本应自己做的事推给别人。

3.只签字不把关。有的把签阅公文当形式,不上心、不尽责。有的简单地一签了之、一圈了之,不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有的对上报的重要文件材料,事前没有认真研究,阅签时也没有严格把关。例如,每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几上几下征求意见,但一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的部门签字盖章上报的意见不多,但在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时却意见频出,反映出平时还是不重视、基础工作不到位。

4.只检查不较真。有的督查检查走马观花,没有较真碰硬,怕得罪人,当老好人;下发通报不痛不痒,没有指出具体的人和事,起不到震慑作用。例如,去年一单位下发的督查工作通报,因为指出问题没有点名道姓,没有具体到县区、部门、学校、责任人,被市政府主要领导责令收回,并重写重发通报。还有,目前重点项目定期开展督查通报已经形成惯例,但有的项目还是存在开工即停工的情况,督办效果不理想。

二、产生“甩手掌柜”的原因

1.不讲政治。旗帜鲜明讲政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积极主动把党的领导主张和重要决策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实际效果,确保政治和业务融为一体、高度统一。“甩手掌柜”不认真履职尽责,根子还是思想层面出了问题,“四个意识”树得不牢,“两个维护”做得不够坚决,执行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不严不实,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缺乏高度负责的精神,影响了决策落地,贻误了党的事业,损害了党的形象。

2.不敢担当。担当大小体现一个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体现一个干部的胸怀和格局,体现一个干部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甩手掌柜”敷衍塞责,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畏缩不前,存在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消极思想,存在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好人主义倾向。正是这种思想和倾向,才滋长了“少做事少担责、不做事不担责”的想法,滋长了接到任务往下推、遇到困难绕道走、出现问题不负责的做法。

3.不愿吃苦。要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轻轻松松、敲锣打鼓是完成不了的,必须下苦功夫,事事都要亲自去想、去做、去推,特别在工作艰巨性、复杂性、挑战性增大的情况下,需要付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