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中国连续两个月增持美国国债。
2月16日凌晨,美国财政部公布2023年12月份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持有国,截至去年12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达到8163亿美元,较11月环比增加343亿美元,这也是自去年4月中国连续7个月减持美债后,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国国债。
与此同时,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一、第三大持有国,去年12月日本与英国分别较11月环比增持107亿美元与375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分别达到11382亿美元与7537亿美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国国债海外前三大持有国“集体”在去年12月增持美国国债,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月美联储快速降息预期高企令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落(相应美债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创造了抄底美债获利的良机。
数据显示,去年12月,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4.22%跌至3.86%,相应美债价格上涨令抄底者收益相应可观。
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分析说,其中,短期美债可能在去年12月份受到众多海外央行的青睐。究其原因,一是短期美债价格波动受美联储快速降息预期高企的影响较大,其涨幅往往大于中长期美债,能带来更高的抄底美债投资回报,二是短期美债临近到期兑付,适合特定状况下的短线投资策略。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在美国的前十大海外债主里,只有卢森堡小幅减持5亿美债,其他持债大国(地区)纷纷增持美债,表明基于美联储快速降息预期高企而抄底加仓美债获利,正成为众多国家央行的共同选择。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去年12月众多国家持有美债规模纷纷增加,还得益于当月美债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美债持仓估值上升。
“目前市场猜测,12月美债价格上涨给日本、中国、英国所带来的美债持仓估值增加幅度,可能在数十亿美元。”这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众多国家持有美国国债规模上升之际,部分国家对美国国债的实际持有量能否触底反弹,仍是未知数。
有投资机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去年前11个月,在估值调整后,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与各类债券规模增加4284亿美元。其中,全球央行增持量仅有319亿美元。此外,澳大利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科威特、意大利、波兰、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等国家在过去数月的TIC报告里“不见踪影”,或表明这些国家的美国国债持有量已低于80亿美元,无法达到美国财政部的主要美债持有者名单纳入范畴。
这些投资机构在剔除债券价格和美元汇率涨跌等因素后还发现,去年12月全球央行的美国国债整体持有量可能继续减少490亿美元,表明去年12月众多国家的美债持有规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