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眼前这张照片,相信去过大连的人并不会感到陌生。不仅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不少人只要扫上一眼,就会脱口而出:“哎,这不是胜利桥吗!”。
对,这位朋友说的一点也不差,这就是位于大连市中心,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胜利桥。
提起胜利桥,似乎要说的话很多,当然,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百多年的历史,更是因为这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百年老桥,见证和承载了大连的百年沧桑。
胜利桥位于上海路中段,南起长江路,北至胜利街,全长108.60米,宽16.40米,面积1781.04米。它南起胜利桥邮政局及大连最具现代化的商业街——天津街,北临大连艺术展览馆,是中国早期无数不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土拱桥之一。
该桥始建于1899年,当时正是沙俄侵占时期,那个时候的大连还不叫大连,而称之为“青泥洼”,为了在青泥洼沿海这块地方建立行政市街,当时沙俄在大连最高统治者就选中了今天胜利桥以北这块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900年,当市政街开始由北向南延伸之时,却遇到了大难题。大家知道,现如今在胜利桥的下边,由东向西是大连火车站的编组站,而在当时,由于地理位置方面的关系,在胜利桥南北地域中间却是一条深沟,而就是这条深沟,影响了大连“老城区”和新城区的联系。基于此,俄国老毛子当时在大连的最高统治者决定在这条深沟的上面建一座桥,以此连接大连的新老城区。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当时没有兴建诸如现在这座钢筋混凝土永久性的桥梁,而只是在深沟上面架起一座俄式木桥,这就是胜利桥的前身。
1900年由沙俄所建的俄式木桥——今胜利桥前身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当时沙俄在大连的最高统治者萨哈罗夫一把火烧毁了达里尼(“大连”俄语译音)市政厅后撤离大连,随后日本鬼子占领大连。
小鬼子占领大连后,于明治40年也就是公元1908年,对在此之前俄国老毛子在此兴建的这座俄式木桥进行拆除重建。该桥设计者为日本人前田松韵,也正是经过他的手,原来的俄式木桥“一转眼”的工夫就变成了现如今这座米兰式钢筋混凝土连续实腹无铰拱桥,在设计上,该桥真可以称得上是独具匠心,为了使新建成的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这座永久性的桥梁不仅坚固耐用,而且还要美观好看,这位前田先生对此可真是煞费苦心,他把桥基、桥栏、桥柱和桥头一律全都改用花岗岩砌筑,并在上面雕刻出文艺复兴式的花纹。直到现在,这些历经百年风雨冲刷的石刻花纹仍如当初那样栩栩如生。
1909年3月,建成之初的“日本桥”。
现如今,胜利桥的桥下是大连火车站的编组站,但从这张老照片所反映的情况看,在1909年日本小鬼子建完“日本桥”之后,这里就通上火车了。
现如今的胜利桥
上世纪五十年代,长影反特故事片《虎穴追踪》曾在大连胜利桥拍过外景。
1909年3月,俄式木桥改建石桥竣工,改称“日本桥”。经过改建后的日本桥共分为5跨,最大跨径为23.80米,桥下净空7.86米。与此同时,与日本桥相连的俄国街(今俄罗斯风情街)也改名为“露西娅町”和后来的“玉町”。
1945年小鬼子投降之前日本桥全景
现如今的胜利桥桥下是大连铁路部门的一座列车编组站
位于上面老照片左上角的那座俄式建筑现如今仍然矗立在那里,对了,忘了交代了,这座俄式老楼现在为沈阳铁路局大连工务段办公楼。
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原“日本桥”改称“胜利桥”,此名一直延续至今。从解放前过来的大连老人可能还记得,在小鬼子投降之前,这座日本桥上还铺有铁轨,通着有轨电车,后来在日本投降之前,将铁轨拆除,电车停运。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登高俯瞰胜利桥
解放后,随着城市的发展,每天奔波于大连街道上的车辆也在不断增多,这样就给胜利桥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胜利桥的交通压力,2007年,大连市对这座百年老桥进行了拓宽改造,经过改造后的胜利桥交通压力虽然得以缓解,但迄今为止每天从早到晚仍然还是车水马龙,喧闹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