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俗话说“要想鱼上岸,就拿粮食换”,这充分说明了饵料在钓鱼过程中的重要性。“三年练竿,五年练饵”配制一款符合鱼儿口味的饵料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下面就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下如何配制一款好的饵料。
一、配饵公式基础饵+主攻饵(腥+香)+状态饵+添加剂=钓饵
基础饵
基础饵是由多种纯谷物、胚芽类、豆粕类等按照比例组成的本味型的单品饵饵料,如;超诱、颗粒粉、酵香型、谷物香型、底窝料等都属于基础饵。
颗粒饲料、超诱等谷物类饵料都可以当作基础饵使用。
主攻饵(腥)
主攻饵腥是由多种动物尸体经过精心加工制作粉碎而成的充当动物蛋白质来添加到单品饵饵料中,通过不同的载体混合制成有腥味或者腥香味的单品饵饵料。很多商品饵料里面添加虾粉、蚕蛹粉、螺肉粉等,这都属于腥味饵料。
主攻饵(香)
主攻饵香是由少部分基础饵加上大量的复合型香味剂制成载体混合到单品饵饵料中,香味标准就是“浓香”,它的作用主要用于能够带动钓饵整体的统一味型。
鲫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鲫鱼饵料
鲤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鲤鱼饵料
状态饵
状态饵是由麸类、雪花粉、轻质状态粉等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而制成的松散型、蛋白饵型、剥离型、连接型、雾化型等不同功效的饵料,它的作用是根据不同鱼情的钓法和不同钓饵的作用而制作出的功效型单品饵饵料。
拉丝粉拉饵垂钓时使用,雪花粉增加饵料的雾化性,尺上、轻麸等都可以减轻饵料的比重增加饵料的雾化
添加剂
添加剂俗称(小药),小药的组成是多种做样,一般小药组成是各种促食剂、诱食剂、香味剂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添加剂制作而成,另一种是中药配制,通过酒的侵泡方式,提取出中药内在不同药性机理味型,就能很好的刺激鱼类的好食性,饵料中能够合理添加小药,钓饵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各种味型的钓鱼小药
二、鱼饵搭配原则1、注重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
实际垂钓中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对饵的感觉不能代替鱼对饵的感觉;所以饵料配置时首先要树立“以鱼为本”这一理念;蜜桃成人网站入口发现“诱鱼、钓鱼、留鱼”是用饵之道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具体实践中缺一不可,颗粒饵主要用于留鱼,粉饵主要用于诱鱼;
所以饵料搭配一定要考虑使用足够的颗粒饵,这往往在钓事中容易被钓友所忽视,重粉饵轻颗粒饵是普遍现象;颗粒饵是指通过机械等工艺流程形成的颗粒状饲料,也包括粮食类颗粒,竞技钓中大家都想找到“本塘颗粒”(亦称“原塘颗粒”),因为找到了“本塘颗粒”就等于找到了鱼的美食和万能饵,所以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是垂钓实践中最为基础的饵料搭配组合原则。
2、注重饵料比重的搭配
商品饵都有比重,开饵前要看清标识,一般情况下,浮钓用饵比重要轻,底钓用饵比重要重;但要注意一个问题,比重轻往往就是雾化好的饵,也就是说雾化好的饵比重都不重,蜜桃成人网站入口知道,台钓用饵的最佳状态是一饵完全卧底,另一饵轻触底,假使蜜桃成人网站入口用饵比重过重或过轻,调钓关系就很难掌握准确,要么极钝要么极灵,漂象可能会紊乱,这样一来鱼的很多有效吃口就抓不住,因此,在使用比重大的饵料时就要用比重轻的饵进行适当调整。
3、注重饵料的味型搭配
“尊重鱼的味型”是饵料配置的精要核心之处,“腥香甜酸臭”等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淡水鱼类最为喜欢的几种主要味型,其中,腥香搭配是垂钓中最为常见的饵料搭档,因为腥和香几乎涵盖了饵料中所有原料的气味特征;“季节和对象鱼的偏口嗜好”是考虑味型搭配的两大主要因素,钓什么鱼用什么味型的饵,喂什么味型的饵料,用什么味型的钓饵;大致要掌握主要味型在季节中的不同使用原则即可,一般情况而言“冬春主腥味,秋主香味,夏主清淡味”。
4、注重主攻饵和辅助饵的搭配
开饵时要根据鱼情来选择主饵和辅饵,盲目选用饵料和想当然地开饵是钓不到鱼的;鱼事前,要根据所钓对象鱼确定主攻饵,在主攻饵确定后再确定与其相适应的辅助饵料,实践中一般按照“主攻饵料+基础饵料+状态饵料”的公式来进行具体配置,主攻饵侧重对象鱼的主食性和味型,基础饵侧重对象鱼在吃口上的广谱性,状态饵侧重饵料状态的调整和对象鱼的最佳适口性。
5、注重饵水比的搭配
精确饵水比非常重要,过稀附钩性差,过干雾化性差,开饵时,一定要根据钓场的水情和钓棚的水深,计算好雾化时间,严格按照饵水比一次性开出,切不可稀了加饵,干了加水,这样才能开出最佳状态的饵料。
6、注重按鱼的适口性搭配
“鱼情决定饵料搭配”是一个成熟钓手应当遵循的基本用饵之道,也是垂钓活动中开饵搭配应当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饵料的硬软度和黏度以及钩饵的大小是考虑适口性的几大主要因素,既要追求饵料的雾化性,又要追求饵料的附钩性,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软,鱼喜欢什么就搭配什么,不是鱼去适应饵料,而是饵料去适应鱼,不迷信饵料,但却要顺应鱼的口味,设法投其所好,道理非常简单,“一方水土养一方鱼”,这永远都是不变之道。
三、饵料的状态主要有四点:雾化,融散,持钩性,和比重
雾化
就是指饵料入水后在运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团主体,逐渐融散于水,并在鱼钩的运动轨迹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雾状带的现象。不同的鱼情适用不同的雾化状态,竞技比赛钓手对雾化情有独钟,在赛场上主钓对象为鲫鱼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雾化状态最佳的拉饵,并让饵料在水的中上层雾化,这是由鱼的密度所决定的。
但在野钓与竞技钓对雾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钓鱼稀,水面上的杂鱼多,过度雾化有时会适得其反。拉饵虽然有优势,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钓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雾化。拉饵把鱼的泳层搅乱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鱼在情理之中,有搓饵,始终将鱼控制在水的底层,鱼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
雾化是需要的但不是万能的,他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