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郑立婷,刘珊山,解有成,陈玉春,张久聪,于晓辉

(1.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消化内科,甘肃 兰州 730050)

于2023 年首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23,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据WHO 统计,截至2023 年10 月28 日,全球已有6.3 亿人确诊和657 万人死亡[2]。尽管大多数感染SARS-CoV-2 的患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但仍有一定数量的重症COVID-19 患者可在数十天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并伴有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3]。SARS-CoV-2 感染后除了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之外,也可有心、肝、脑、肾等肺外器官受累[4]。其中以肝脏损伤相对常见,可表现为无症状的肝转氨酶升高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在一项涉及1 935 例COVID-19 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53.2%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异常,20.5%的患者出现肝损伤[5]。此外,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感染SARS-CoV-2几率增加,这些并发症及潜在的危险因素严重干扰了COVID-19 的预防及治疗,即使在康复后,COVID-19 仍会因其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6]。因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