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月售超百万袋,一份爆款酸梅汤的诞生记

月售超百万袋,一份爆款酸梅汤的诞生记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莉 刘佳 文/图

炎炎夏日,街边的冷饮店早已开启全速运转模式,这时候如果能叫上一杯清凉的酸梅汤,定能让人暑气全消。在抖音、快手、拼多多、淘宝商城、小红书等平台,一款款酸梅汤产品炙手可热,为消费者送去一份份清凉。

在众多酸梅汤产品中,一款由四川省农科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加工所和广安医投旗下企业联合研发的“开袋即饮”酸梅汤十分引人注目:自6月3日上市以来,迅速在各自媒体及电商平台卖到脱销,好评率近99.9%。不到一个月,该产品线上销售已超70万袋、货值近200万元,加上线下门店销售,已售出100多万袋、货值近300万元。

一款酸梅汤,一经上市为何会成为“爆款”?其“成名”之路是否可借鉴和复制?记者近日前往省农科院加工所功能食品研究中心一探究竟。

◆ 寻味“古法”

上百次试验找到答案

2023年11月的一天,孚苓堂(四川)健康科技公司总经理杨铭永敲开了省农科院专家夏陈办公室的大门。

杨铭永是专门做食品饮料生意的,之前与省农科院功能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夏陈多有联系,这次他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课题:希望能与专家们联合研发一款“有传统风味的、受大众欢迎的酸梅汤。

众所周知,作为解暑利器的酸梅汤,其配方和制作工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乌梅、山楂、玫瑰茄、陈皮、桂花、甘草等经浸泡、熬煮,并加入冰糖调味,冷却后即可饮用,所用原料在中药店或一些传统的食材店也都可以买到。

然而,原料配方虽简单易得,但在食品加工领域做研究的夏陈一听,就发现其实难度并不小:采用传统工艺熬煮的酸梅汤,且不说保质期过短、不能达到商品化销售的程度,若材料配比不当,会存在汤色不稳、口感偏涩等问题。如何既保留传统风味又符合现代人口感,颇具挑战。

但即便困难重重,夏陈最终还是答应下来。原来,2017年他就在关注“乌梅加工及商品化利用”课题,而酸梅汤中最主要的原料就是乌梅。

四川乌梅产地众多,达州市达川区素有“乌梅之乡”的美誉,公开资料显示,达川乌梅栽植面积近10万亩、占全国41.1%。7年来,先后有4家乌梅企业负责人找到夏陈,希望能研发乌梅加工品,拓宽销路。

“若能制作出一款爆款酸梅汤饮品,定能拓宽乌梅的销售渠道。”杨铭永带来的课题,正好与夏陈不谋而合,“所企合作”也正式拉开帷幕。

“不能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剂,要全方位保持酸梅汤原有风味;为了实现商品化,应延长保质期至6个月以上;要采用环保易携的袋装设计,实现便捷包装,随时畅饮……”对于企业提出的要求,夏陈认为,结合现代食品工艺是不二的选择。

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夏陈带领团队的余鳗游博士和邓俊琳助理研究员试验了多款酸梅汤生产加工设备,采用了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先后熬制了上百个不同比例的配方,找出其中比较适合大众口味的单品,并邀请消费者和客户参与“盲测”、留下宝贵的品鉴意见。最终,所企双方就其中的一款配方达成共识。

夏陈展示“爆款”酸梅汤1.0版(左)和2.0版(右)。

“蜜桃成人网站入口使用天然原料,融合数年经验的独家调配比例,使酸梅汤的酸甜比达到完美平衡,每一口都层次分明,回味无穷。”夏陈坦言,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团队对口味进行了改良,并适当增加了玫瑰茄的配比,让果酸味更浓郁。

◆ 首推网端

酸梅汤新品成“爆款”

所谓“酒香还怕巷子深”,产品研发成功之后,怎么让消费者知晓并下单购买,依然是绕不过去的坎。

不论是刺梨汁,还是梅子酒,一般而言,夏陈所带领的功能食品研究中心在研发出全新单品之后,参与“所企合作”的资方会先在商超、门店、批发市场等传统销售渠道铺货、营销。但这一次,杨铭永的想法是“何不先利用电商平台在网上打开销路?”没想到再次与专家们一拍即合。

“作为一款快消品,除了划算的价格之外,开袋即食的包装设计,独具一格的汤色和风味,其实颇具网红潜质。”夏陈表示。

杨铭永专门注册成立了“四川梅烦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线上线下推广,同时请来电商团队帮助营销。

据杨铭永透露,前期研发加上原料、生产加工,以及后期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前后投入总成本在2000万元以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酸梅汤新品一经推出即得到大众认可,抖音、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销量惊人,线下门店也迎来爆发增长,目前在大型商超及社区门店铺货3000余家,出货量6万余件、共计2400万个小袋。

记者手记:

农产品“触网”不能单凭情怀

近年来,农产品电商日渐兴盛,但失败的水蜜桃视频APP成人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不少商家在线上营销时不顾产品本身属性、成本投入和现实环境,单凭一腔热情,最终惨淡收尾。虽然情怀能激发人们的热情,但要想真正做好农产品“触网”,还需要考虑很多实际的问题。

比如,市场需求调查、农产品的品质、包装、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都需要下功夫。另外,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让农产品“触网”走得更远、更稳。

以这款酸梅汤为例,如何从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首先是定位清晰,“传统工艺+现代风味”,吸引了不少“尝鲜”的消费群体;其次品质过硬,“所企合作”模式也为其打开局面“加分”不少;最后是对产品成本和营销投入的精准把控,商家从前期研发和生产投入,到后期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前后历时大半年、投入上千万资金,商家对时间和资金成本均有思考谋划,避免半途而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