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 / 叁 惊蛰
2024年3月5日 - 2024年3月19日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惊 蛰|
今天为惊蛰节气,万物以荣,到了“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时节,越来越多的地方迎来“可耕之候”。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惊蛰,这个节气最初的名字叫作“启蛰”,因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被改为惊蛰。
汉代之前和汉代之后,春季各节气的称谓和次序略有不同。所以《夏小正》中所说的“正月,启蛰”与后来的惊蛰并不相同。
汉代之前
立春 启蛰 雨水 春分 谷雨 清明
汉代之后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是春雷叫醒了百虫吗?
古人笔下的月令物候,以冬眠动物的动与静来描述时节的转变:立春时,蛰虫始振。苏醒了,伸懒腰,但是不起床。
春分时,蛰虫咸动,启户始出。起床了,洗漱完毕,出门游玩。
秋分时,蛰虫坯户。天凉了,犯困了,关好门窗。
霜降时,蛰虫咸俯。天冷了,吃饱喝足了,进入梦乡。
对于惊蛰的解读,往往是说:隆隆雷声,惊醒了蛰伏冬眠的动物。谚语说:“春雷惊百虫。”感觉春雷就像闹钟一样。轰隆隆的雷声响起,于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是这样吗?
元代吴澄在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他将“震”解释为雷。由于他对节气及其各候的解读比较全面和详细,后来人们大多引用他的观点。
但《周易正义》认为,“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以震是东方之卦,斗柄指东为春,春时万物出生也。(万物)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易经》里确实有“震为雷”和“巽为风”的表述,但震和巽是卦,雷和风是象。一卦而多象。而且此中之象,并非特指天气现象。
按照古人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对于四季的界定:
(春分时)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夏至时)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秋分时)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冬至时)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那么代表雷的东方之卦——“震”,是春分之征,与惊蛰无关。
自汉代开始,古人对于立春的物候描述就有“蛰虫始振”,振者,动也。蛰虫此时似乎已在半梦半醒之间,开始抖一抖、扭一扭了。“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这个时节,蛰虫已经蠢蠢欲动,只是“动而未出”。而之所以开始“苏动”,其缘由是“因气至”,是渐渐温暖的气息。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有雷声呢?恰恰是春分。春分的第二候是“雷乃发声”。也就是说,在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雷声一般出现在3月末甚至更晚。惊蛰,万物复苏,“桃始华,仓庚(黄鹂)鸣”,确是有色有声的时节,但在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区域,初雷往往在一个月之后。待雷声出现的时候,万物不是惊醒,或许是惊吓吧。
“惊蛰始雷”,只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吻合。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大多是在姹紫嫣红的谷雨时节迎来初雷。如果4月底才被春雷叫醒,那该是多嗜睡的动物啊!
但今年是个例外,正月里就打雷了。正月里打雷民间认为这是不吉利的现象,因为正月打雷主要是天气变暖造成的,此时气温升高冬眠的虫蛇会提前苏醒,给农业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虫害,小麦等庄稼也会提前返青,导致作物减产。因此有,正月打雷土谷堆的说法。
按照《夏小正》的解释,启蛰,言始发蛰也。无论是启、是发,都是一个温和的渐变过程,后来的“惊”,体现的是瞬间的突变。也许正是这个“惊”字,启发了关于雷声终结蛰伏的演绎和解读。实际上,雷的“闹钟”功能,与布谷鸟的“催耕”功能一样,都是人们丰富的联想吧。真正唤醒冬眠动物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温暖比雷霆更有力量。
九九艳阳天
如今蜜桃成人网站入口衡量是否入春,是依照气温滑动的平均序列。尽管科学的、数据化的气候要素更为精准,但似乎欠缺了那么一点点亲切。
古人没有这般烦琐的计算方式,春天是否来临,无须数字的量化方式,而是以鸟语花香这种物化的方式进行判断,或许这是更生动、更鲜活的“气候标准”吧。
惊蛰时,已是九九,“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数九将尽,好日子就是不用再一天一天数日子了。歌曲《九九艳阳天》中唱道:“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儿转哪,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
《诗经》有云:“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江南谚语说:“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时节是不是像歌中唱的,像《诗经》中写的,像谚语中说的,盛行艳阳天气呢?
在隶属春季的各个节气之中,惊蛰时节的降水增量少,日照增长最显著,和暖、明媚。太阳似乎在童话般地对蜜桃成人网站入口说:“我把春天交给你们了!看你们的啦!”于是人也歌,鸟也鸣,蛙也唱,在艳阳天气中欢快地抒情。惊蛰时节的回暖幅度大,气温升幅几乎相当于之前的雨水及之后的春分升温之和,气温常常是连蹦带跳地升。尚未脱去冬装的人们,忽然就有了一种燥热的感觉。
立春时节,春的“领地”扩张了约31万平方公里。雨水时节,春的“领地”只增加了约7万平方公里。在惊蛰时节,春天的地盘由约105万平方公里迅速拓展到约229万平方公里。春姑娘跨过长江,春天的脚步开始加速了让一部分地区先暖起来。而且,“局部地区”开始热起来了。仔细看,约有1.22万平方公里的“局部地区”俨然是季节上的“先行者”, 当众多地区尚在期待冬春更迭之际,它们已经完成了春夏交替。
当然,由于快节奏的回暖,昼夜温差拉大,仿佛一天之中包含了两个季节,正所谓乍暖还寒。并且由于阳光先行,雨露滞后,在很多地方人们备感天干物燥。
这时节,暖日融天,和风扇物。杏压园林之香气,柳笼门巷之晴烟。
美则美矣,但繁忙的春耕就要陆续开始了。谚语说:“春风摆柳,媳妇变丑。”为什么春天来了,媳妇会变丑呢?因为春天的耕种开始了,媳妇在田地里忙活,无暇梳洗打扮,感觉变丑了。哪里是变丑?明明是一种劳作之美嘛!
各家各户开始忙了,平常可以闲聊,但是一到惊蛰,就没工夫了,所以“过了惊蛰节,亲家有话田间说”。“过罢惊蛰节,耕地不能歇。”老话说:“锄头三寸泽。”意思是锄头上有三寸雨。所谓靠天吃饭,并非完全靠天吃饭。耕田本身,就在减少对于气候的过度依赖,将收成掌握在自己的锄头上。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强调:“耕田第一,收种第二,种谷第三。”可见,惊蛰时节陆续开始的春耕在一年之计中的重要作用。
谚语说:“惊蛰宁,百物成。”人们希望惊蛰时的天气要平和一些,不要过于跌宕和狂躁。春耕之后,期待春雨的润泽。从前人们揣摩天气韵律,感觉惊蛰与春分的气温(距平)是反向的,所谓“暖惊蛰,冷春分”。不过现今,天气往往不按常理出牌,暖惊蛰之后又是暖春分,气温不歇脚地连续上攻。当然,惊蛰时的回暖并不稳定,冷空气“复辟”的情况也并不鲜见,所以有“惊蛰刮风,从头另过冬”之说。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如下三候(五天一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这里描述的景象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燕飞来,天上地下,一派春光。
一候“桃始华”。这一候指为“植物候”,说是天气渐暖,雨水渐多,桃花开始绽放。桃在植物学中属蔷薇科,叶翠、花红、果甜,既有食用价值,亦有观赏价值。桃树在世界各地均有栽植,而中国则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肴”句;春秋战国时期,国人已把桃子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之一(其余为李、梅、杏、枣)。所以,古人多用桃树和桃花进行事理的表达和形容,作为诗词歌赋的吟诵对象,《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金兰结义也放在了桃园,誉为“桃园结义”。这里的“桃始华”,本是指多种植物与花卉在惊蛰时节的物候特征。不过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桃始华”有早有晚,并非都在惊蛰。现在,一些地方广为培植桃、李、杏、梨等果木,不只为吃果子,而意在观花游览。江淮以南的桃花开花较早,惊蛰的桃园已是游人如织了。
当然,“桃始华”因有个“始”字,应是黄河流域桃花初放而未全开的状态。含苞欲放,是花卉最好的状态。晚清名臣曾国藩就很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认为这是惜福之道。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花未全开,月未全圆,让人有所期待,有所憧憬。它给人的启示是,人要有节制,有收敛,就像喝酒,微醺状态最好。大醉的话,不仅会伤身,还可能惹祸。
二候“仓庚鸣”。仓庚,黄鹂也。古人亦将此鸟称作黄鸟、黄袍、黄莺莺等。在有的古籍中,“仓庚”原来并非鸟名,“仓”字为清,“庚”字为新,古人认为这种鸟因“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仓庚”。惊蛰节气,春暖回阳,黄鹂还林而鸣,报春归,增春色,古人故以此鸟代表多种鸟儿的节令反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中,柳枝刚抽嫩芽,鸟儿成双成对,一派新绿与生机,写的就是初春物候,与惊蛰的“仓庚鸣”十分吻合。
三候“鹰化为鸠”。鹰,亦称鸷鸟,一般指鹰属鸟类,如鹰,如雕,如隼,性凶猛,猎捕小型动物和其他禽鸟为食。鸠,斑鸠、山鸠,但此处指布谷鸟。这一候是说,惊蛰的后五天里,老鹰会变化为布谷鸟。这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蜜桃成人网站入口最难以认知的一个物候之说。对此,古籍中曾有一种解释说:鸠化为鹰,秋时也;鹰化为鸠,春时也。为什么春秋之季能使鹰变化为鸠、鸠变化为鹰?进一步的解释是,春天的阳气与秋天的肃杀之气改变了它们的习性。仲春之时,鹰类的喙嘴尚柔,不能捕猎,忍饥如痴,没有能力,故被称为鸠。
原来如此!当蜜桃成人网站入口明白了“鹰化为鸠”的真实意思,其实会觉得,老鹰毕竟是猛禽,决不至于变得跟布谷鸟似的,只是初春时节,野外供它捕食的小动物太少,饥饿使它显得柔弱罢了。这就像某个成年男人缺乏阳刚之气,别人形容他“像个女人似的”。由此可见,古人说一件事情,常借某种比喻,说得那么艺术和巧妙。
苏州园林里的惊蛰
此刻的园林之中,江南的花朵儿已挣破花枝,丛丛喷涌在春色中。
作为民间传统节日,在花朝节中赏花踏春、郊游雅宴,自然是悠游自在、风雅非常的理想生活。若是拾步行至园林,方能知天下春色如许。
在明媚春光中骋足青青原野,而若是有园林在,自可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亦有远游之乐,这是独属园林的春天。
当蜜桃成人网站入口迎接第一声春雷带来的勃勃生机时,也该启动出发,拥抱这个季节。一声春雷,蛰伏的昆虫都“惊而出走”,何况人乎?此时,蜜桃成人网站入口不妨早睡早起,运动起来,多做家务,锻炼身体,勤奋劳作,亲近自然。这正如元代诗人吴存在《水龙吟·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一词中之言:“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 FIN —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原标题:《今日惊蛰|阳和启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