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骨折疏松的病因、分类、症状及防治

骨折疏松的病因、分类、症状及防治

一、骨折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从名字上讲就是骨头松了,不结实了,但骨头为什么会松呢?据有关资料记载,人体器官时刻在进行新陈代谢,骨头也是如此,叫骨代谢。全身206块骨头里主要存在两种细胞:负责造骨的(造骨细胞)和破坏骨头的(破骨细胞)。一个正常的骨内循环,造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保持着动态平衡的,一旦这平衡被破坏,也就是破骨细胞生成大于成骨细胞,骨头就会被侵蚀,出现很多空洞,造成骨密度下降。人无骨则不立,身体需要骨骼承载重量,就跟树木一样,空心的木头当然比实心木头更差。当骨骼承载不了身体的时候就会出现疼痛,没力气,甚至会出现骨折。简单说,骨密度下降就是指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高。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有低骨量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特别是我国20-80%的中老年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引起的,同时老年人髋关节骨折20-50%在卧床一年内死亡。所以说骨质疏松症被称为“21世纪人类最危险的杀手之一。”

二、骨质疏松的分类

骨质疏松症可分二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定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3种类型;1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绝经后5-10年的妇女;2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3型为特发型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可分为7种,第1种是内分泌疾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等。第2种是血液病,如骨髓瘤、白血病及贫血(地中海贫血)。第3种是药物的使用,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第4种是慢性疾病,如肾病及肝功能不全等。第5种是营养性因素,如维生素D和维生素A缺少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第6种是先天性因素,如成骨不全。第7种是失用性因素,如长期卧床,肢体石膏固定及瘫痪等。

目前最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当今防治的重点。

三、骨质疏松的症状

1、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为多见,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时,椎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肌为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从而产生疼痛。

2、身髙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腰椎第1腰椎负重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型,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身体力线改变使膝关节代偿性挛拘显著。每人有26或30节椎体,正常人每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软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0.2,cm左右。身长平均要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出现畸形的,骨擦音和功能障碍等。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改变,胸廓缩小,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密度量减少,X线骨密度测定,提示T值在-1以上为正常骨密度,T值在-1和-2.5之间为骨量减少,小于-2.5为骨质疏松,如伴有股骨颈骨折或腰椎骨折或手腕骨折则为严重骨质疏松。

四、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1、多晒太阳,建议每周2次,上午11点到下午三点之间晒15-30分钟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2、多吃有钙质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蛋、虾皮、坚果。绿色蔬菜、芝麻、海带等。

3、服用维生素D和钙片。钙片可直接补充体内钙的不足,有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4、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烟碱能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每天吸烟20支,25-30年后骨量会下降5%-10%。喝酒和碳酸饮料会造成人体内大量的钙的流失。

5、建议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如健康走,太极拳、瑜伽、跳舞和乒乓球等。

6、不宜滥用药物。某些药物,如强的松、肝素、甲氨蝶呤、甲状腺素、苯妥英纳等对骨代谢有不良作用。用药时权衡利弊。

7、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单方。

1、罗汉根500克,续断、小接骨丹各30-60克,75%酒精15毫升,松节油5毫升,仙人掌适量,将其捣碎混合成糊状,敷患处0.5厚,5-7天更换一次。

黄柏、续断各30克,大黄、血蝎、龙骨,各18克,红花、牛膝、玄胡各15克,将上药研成粉末调成糊状,敷于骨折处或骨痛处,隔日一换。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芍,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

抗骨增生丸:熟地、肉苁蓉、鹿含草、骨碎补、淫羊霍、鸡血藤、莱菔子。

网站地图